慎独不孤,自觉致远
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,但容易让人们在匆匆时光中忘记自己的初心,游弋于虚拟网络中无法自拔,导致行为缺乏谨慎不苟,缺乏对自己现状的觉醒与反思。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精神生活的匮乏的强大反差强烈呼唤我们:慎独不孤,自觉致远。
那么,何为“慎独”?又如何做到“慎独”呢?
要以已为鉴,反思自我,慎独方能不孤。
《礼记》曰:“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。”东汉人郑玄曾为其注解:“慎独者,慎其闲居之所为。”历史的年轮拨至如今,在独处时,自己的行为仍谨慎不苟。以名人为镜,周恩来总理在自己45岁生曰当天,谢绝了所有的宴席与礼物,独自在办公室里写下《我的修养原文》一书,这正是一种主动追求改变的意识。也正是这份意识,这份反思自我、贡献国家的意识,铸就了周恩来总理伟大耀眼的人格,流传至今……慎独要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,更要有“根植于内心的修养”与“无需提醒的自觉”。
要提升修养,以德服人,慎独方能养德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提出”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的教育命题,可见道德的重要性。青少年的我们正是价值观形成与确定的关键时期,遵循道德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,以德服人。2008年,我国的一位著名社会学家曾做过一个社会实验,他在一个堆满垃圾的路口观察了一个月,发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会将垃圾拣起并丢到十步不到的垃圾桶里。这一个月后,他在这个路口安置了一个明显的摄像头,惊奇地发现,根本无需提醒,人们会自觉地把垃圾丢到垃圾筒里。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,慎独要在无人注意时也要有自觉的行为,方能修养道德。
要懂得自律,克制反省,慎独方能致远。
有位名人曾说过:“登峰造极的成就源自于无人提醒的自律。”在公共场合做到自律很容易,但当一个人独处时想做到自律堪比登天。古有名人头悬梁、锥刺股,今有冬奥会勇夺桂冠的谷爱凌,我们只看到了她在冬奥会的舞台上展示的优美身姿与飒爽英姿,却不知道这令人激动的展示源自于她日复一日的努力、坚持自律,不敢有一点松懈。
让我们从内心出发,从自觉出发,树立慎独意识。新时代,让我们以慎独为尺,共矜然诺心,各负纵横志!
文本赏析: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,从现代社会的“精神生活匮乏”引出本文的论点从“反思自我”“提升修养”、“懂得自律”这三个方面步步展开。同时,作者运用大量鲜活、新颖的论据从如何做到“慎独”的角度为我们展开论述,逻辑严谨,文采飞扬!